对于电力行业的技术人来说员,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容弗的业务分析师,回顾以往经手的技术解决方案,只能给个“良莠不齐”的中评。但随着不曾碰到的问题反复出现,几番山重水复,在参考高手的经验后逐渐柳暗花明。慢慢的,也积累起了感悟和认识,在此将解决方案的技术外部分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关于解决方案的终极甲方-用户。在与部分用户交流中,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给用户介绍完方案,用户也没提多少意见,对方案不置可否。最初不清楚用户是不感兴趣、不理解或者认为太简单不屑于讨论。细细思考后发现,姑且不考虑交流技巧方面的事情,单就方案来说就可能存在用户定位错误、选取角度不合适、选取深度不合适的问题。电力系统内不同的用户角色职责不同、不同的层级关注点有差异,如果方案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就难怪用户不置可否了。

         其次是关于方案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特定用户的问题写方案时,常常会觉得问题和问题之间很难关联起来,做方案时只好把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罗列出来,做技术应答。搞得方案就像混乱堆砌在一起的一堆零部件,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后来认识到写方案不仅仅需要知道问题是什么,还需要了解问题背景。问题与背景的关系就如同树木的地上与地下部分,地下的盘根错节,将地上的树木连成了整片森林。因此,调研时,适时的问问用户这是谁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该问题,解决后能带来什么好处,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问题之间的关联,进而理解用户真实想法,让方案的编写更加有的放矢。

         最后是方案的描述方式,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化描述结构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更容易理解,但是无论是对层次划分还是对具体事务的抽象都需要反复的推敲试错,自己也在路上,不敢妄言。需要注意的是,方案描述的角度多了会显得混乱,少了又不能全景展示,通常会把软件4+1视图(逻辑、过程、物理、开发+场景)中的场景拿来描述业务方案,逻辑视图、物理视图拿来描述技术方案也基本能说清楚,当然别把这几个视图的概念和图元放到方案里,虽然显得似乎高大上,但用户不理解的话等于零。

         容弗的技术人员有一种“执拗”的精神,渴望通过与客户多层次的深入交流去挖掘客户最迫切的需求,进而分析转化为专业并简洁的解决方案,最终获得用户的认同的微笑。容弗人,以持续开拓的精神,为电力系统二次专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及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